2011年11月20日星期日

西寶城三聯

在書店遠處便看見那熟悉的面孔。
是的,是那被譽為改變了世界的人。

一系列的書,這本叫做「跟隨心靈」,
那本引述他的說話:「有些時候,你要相信自己的直覺。」

我好像在 Larry King 的書上也看過類似的東西,很美好,就像成功是他的命運。
在決定性的一刻,作出那漫不經心的決定,便成功了,很輕易的。


如常地走到流行文學那個書架,想找本王迪詩看看。
但她們全不見了,是公開露面後搶購一空嗎?

不,我最後在張小嫻旁邊找到了。
很有趣,原來露面可以提升書的層次。由最底第二行,一下子便提升到最顯眼的位置。

這也讓我發現書店原來不如外表平靜,有些書會成功、有些失敗、有些出生、有些消失。
就像在太空看著地球,遠看很美,但愈近愈失望,聲綫動作太清楚。


在一遍<中國解讀>、<中國金融戰略 2020>、<中國經濟未來三十年>中看到一本<香港大崩壞>。
Surprising, 竟然還有人寫香港。但出書可以改變什麼嗎?我不了解。

我又想,香港會不會有某些人,會「跟隨心靈」,尋求一些轉變?
好像有,但似乎不太成功。太可惜,要是不成功,未來就不能夠出自傳了。

四十年後,如果王迪詩很成功的話,
當我走進一間實體或是虛擬的書店,我會找到她的自傳,她會說:

「那時,我只是跟隨自己的心靈決定出開露面,也沒想到會這樣成功。有些時候,你需要相信直覺。」


20/11/2011

2011年10月24日星期一

2011年10月22日星期六

沒有發生的愛情

今天想到,Lost In Translation 有續集嗎?

但就是找到,也是不看為妙。沒有發生的愛情,最好。

2011年10月16日星期日

命運-我的人生不是我的?

我現在打的這篇 note,真是我決定打的嗎?

假如這一刻要做一個決定,我的性格、心情、環境和其他因素會令我做出某個決定。
但細心一想,這些因素其實都不受我控制*。那麼,我的決定真的是我的決定嗎?

假若每個人的決定都不是自己的,把宇宙的歷史倒帶,
也許在時空被創造的一刻,這個宇宙的劇本已經編成。

每一個人的出現、決定和人生都不是偶然,我們是演員,忠實地實現劇本上的情節。

這就叫命運吧?
我所有的決定(包括這篇文章)、每個人的人生、宇宙的全部劇情,一早已經編好。

* Alternatively, Decision = D (A, B, C, ..., Z) where A, B, C, ..., Z are all exogenous and independent to Decision Maker.

2011年9月22日星期四

2011年9月13日星期二

方言

近來還挺好的,很忙。

忙著做不想做的,不需要做的,沒有意義的。

不無聊嗎?其實已習慣了,還挺好的,夠忙。

那該死的

弱肉強食,本來是自然現象。
小企鵝葬身鯊腹,本來就關心不了、擔心不了、傷心不了那麼多。

每天有人失學失業失戀,本來是自然現象。
本來就關心不了、擔心不了、傷心不了那麼多。

是因為不理智所以有感情?還是因為有感情所以不理智?

都是因為那該死的。

2011年9月10日星期六

開學前,八比二的晚上

比數是八比二,那酒吧 bartender (巴塞球迷) 帶點諷刺地問我有什麼感受。
「沒有什麼,還不錯的。」我說。

支持阿仙奴快十二年了,經歷了雙冠王、四十九場不敗、四十九場不敗後的第一場,然後是六年無冠。我好像慢慢弄清楚自己與 Arsenal 的關係:我們原來只是單向的朋友。

你永遠無條件關心他,會為他有喜怒哀樂。不過到了最後,他的成敗只是他的成敗,他的成敗是不屬於你的。

曾經在討論區見到這句:「無論你生存與否,球隊都完全唔會受你影響。那麼,你認為自己憑什麼分享球隊的成功」?

At the end of the day, 球隊的成敗只是球隊的成敗,而你的成功才是你的成功。

跟巴塞球迷告別,感覺還不錯的,因為我知道我不需要不屬於自己的成功。
可以贏的地方,我相信還有很多。

這是開學前,蘭桂坊的一個晚上。

29/8/2011 1:00 a.m., Hong Kong Brew House

2011年9月7日星期三

shall we talk?

近來常常聽到一種說話,
就是 "你唔好兜啦", "你唔好自慰啦", "葡萄" 那種..

也許現在我們太厲害, 厲害到別人不需說話, 我們已經可以完全掌握對方到底在想什麼.
因此, 對方究竟說了什麼, 已經 irrelevant 了.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近來我覺得自己很安靜,
如果說話是為了溝通, 我沒有說話的理由, 我只要好好的聆聽, 就好了.

now shall we talk?

2011年8月31日星期三

那一隻手表

那一隻手表,陪我渡過高考,由中學升上大學。
到過香港十八區,到過新加坡美國中國各地。
渡開了開心的不快的成功的失落的。

這三年的時間,辛苦你了。

August 2008 - August 2011

二零一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兩年前的今日,我在 Cedars Induction Day, 期待著開學上堂認識朋友。
一年前的今日,我在嘉道理 pre-camp, 期待著 tea gathering, joint-u 和 exchange.
今日,我在旺角亂逛,期待著什麼?沒有期待什麼。

二零一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旺角彌敦道

2011年8月30日星期二

轉-竊聽風雲2影評

http://i.mtime.com/zhuodaoren/blog/6449685/ : 《窃听风云2》 你的命,锦哥操盘 – 《窃听风云2》影评

http://i.mtime.com/4616273/blog/6419356/

"另一方面,《窃听风云Ⅱ》事实上停止了对于金融这个新题材的更深入开掘。是的,比之前作,本集里所涉及的金融界人物级别更高、阵仗更大,胡枫、曾江、“地主会”……无不牵一发而动香港股市全身。但事实上,金融在前作里,是毫无争议的核心;但在本集,更多却被推成了背景,它是人物行为的动机、斗法的手段,却和最核心的部分很难说发生质的关联。在前作里,非但金融和人物命运息息相关,人物的思考方式、行为方式,无一不是金融的(而同时又不减故事的扎实好看,这是第一集非常难得的地方);但在第二集里,金融这个概念,是可以被替换掉的,三大主角可以被置换到其他的环境里,而不会损失现有作品的精彩程度。换句话说,《窃听风云Ⅰ》,是麦庄在警匪犯罪类型之下开掘出新的题材和分支,虽然从属于前者,但难能的是保持了自己相当程度的独立性,两者互相激发,并行不悖;而到了本集里,后者的独立性很明显在消失,有尚未成熟的对“金融、商业、犯罪”模式的探索在被传统而强大的警匪交锋体系吞噬掉的感觉。个人觉得,这是《窃听风云Ⅱ》的精彩之下,最让我感觉到可惜的事情。"

http://i.mtime.com/ad1874/blog/6435433/

"最喜欢的电影最后一幕,在投影仪的光芒下,司马念祖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吃着爆米花,温馨的看着电影。这一幕即是送给电影里的司马念祖,也是送给台下坐着、和他们一样的观众们。看完整部电影,心情仍然因电影而起伏不定的观众们,面对这个镜头,自然会感慨:谁令他们家破人亡?为什么他们不能选择这样的生活?……此情此景,怎能不让观众恻隐唏嘘。"






2011年8月28日星期日

我們的三yao六

走到哪裡都會遇見的三一六,好像已經變成我們的朋友。

從第一天開始,生活就離不開他:

市政府站的對面是五四廣場,我們挑戰過 Master of Physics 的三蚊遊戲,聽過演唱會;全聚德是生日派對,感謝你們,那天的最後幾個小時,我就在床上和廁所裡渡過;

錦園小區是小企業中心,在那裡渡過了十一個八半至五半最難捱的工作天;附近的石老人沙灘是那個最舒適的野餐、是穿著襯衫西褲打排球和踢足球、是兩個輸了遊戲要對海大叫的傻子;

浮山所是家樂福,我們在青島漁村食海鮮,在 Roger 四小時的帶領下,我們走到了澳門但找不到酒吧,我們激戰沙灘足球,然後撞穿了 Kyle 的頭;

棧橋是那個最熱鬧的沙灘;是唱K後意猶未盡在大街上唱歌;是去劈柴院時下著大雨,邊淋雨邊找的士,最後走到的那個仙境;

火車站是歐洲的廣場和教堂;武勝關路是的士拒載後燥底了;中山公園是蓮花展後那隻疲憊的馬和小朋友在機動遊戲上的 hiphop;海水浴場是怪味椰汁;十二中是三百串串燒;而魯迅公園是那些好型的照片;

最後是遠洋廣場,那是JUSCO賣可樂的食物廣場、那是我們漫步、唱歌、偷車、登上帆船游輪的奧帆中心、那是睇 Transformers 3 的影院、那是三個傻人射龍門、練神打、扮豪客、爆池盆的青島飯店、那是我們最愛的文靜亮靚趙榮的青島銀行

也許當每一個車站變成一段段回憶時,我們也不再是遊客,
再見了青島,朋友,我們一定會再見的。

二零一一年八月二十日十時四十分 青島機場


2011年8月13日星期六

旅行

有些時候,旅行必須是一個人的。
否則,你永遠遇不上這種一個的士車廂、一個上海商人、一個廣東旅客、一個青島司機、一個香港學生大談四地經濟樓價的士業的經歷。

大概這就是旅遊。

2011年8月10日星期三

好朋友

總有些人就算忙得發瘋你會想起他的生日想為他大肆慶祝一下
總有些人,雖然認識不久,卻為你的未來擔心,苦口婆心地教你做人;
總有些人,很久沒聯絡了,但感覺還這樣親切,再關掉腦袋暢所欲言;
總有些人,開學時放假時,你會想約他們聚聚,和他們分享一下生活;
總有些人,要離開香港了,你會短告別他們,並期待再重聚的一天;
總有些人,半年沒見面了,但還可以互通電郵,談旅遊談近況談擔憂。

這是好朋友,有你最好。

2011年8月7日星期日

酒,我沒有留下理由

又是喝酒的時間,還未學懂欣賞啤酒的我喝了幾杯。臉紅了、頭暈了、疲累了、想睡了。

感覺著 ethanol 變成有毒的 ethanal.
大概是我練歷太少?這種 acquired taste 我 acquire 不了。

我想我老師說得對:「什麼人做什麼工。」
不是自己的路,不要走。畢業了,走自己的路,這是我可以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走,我沒有任何留下的理由。


微笑,點頭,走開。

中三的班主任叫周惠老師,除了常常提到自己的仔女,她還常常說這一句:

「君子之交淡如水,班中這麼多人,有些會成為你的知己良朋,而另外一些只可以成為點頭之交。」

其實誰都不需要討好誰,會成為朋友的自然會成為朋友,不需要裝:
"Be Who You Are Because Those Mind Don't Care, And Those Care Don't Mind"

合不來的,微笑,點頭,走開。
君子之交淡如水,世上這麼多人,有些會成為你的知己良朋,而另外一些只可以成為點頭之交。

2011年8月1日星期一

影後感: Valentine's Day

Valentine's Day (2010)

23 個人, 14 段關係, 拍成了這套不平凡的 Valentine's Day.

雖然內容豐富, 但故事描述尚算流暢, 值得一讚.
在美妙的音樂伴隨下, 主角們在情人節的十八個小時內經歷了求婚失敗, 在錯的時機遇上對的人,
發現自己成為第三者, 丈夫有婚外情或被背叛, 愛上了錯的人, 或把性放在愛之上..

但這同時也有人嘗試到初戀, 放手讓愛的人走, 下定決心斷絕錯的關係, 明白愛的意義, 寬裕愛人及找到真愛.

大概這才是 Valentine's Day, 人們說, 愛不是甜的, 愛是甜的, 酸的, 苦的, 辣的.
Valentine's Day 是經歷了太多戀愛的人對愛的反思.
當主角 Reed 問 Alphonso 為何佢的婚姻可以如此穩固時,
Alphonso 只說了一句: "Marry Your Best Friend."

這讓我想起 <Switch>, <Proposal> 和 <How Do You Know> 都是在說同一個故事, 那就是 "Marry Your Best Friend".

這句說話, 你會同意嗎?

為什麼我不喜歡 in a relationship

Facebook 上最多人 like 的, 住住是某某  is in a relationship with 某某.
其實我很不喜歡這個.

看到太多, 一天內在 Single 和 Occupied 之間轉三次, 三天轉五次,
又或是一個月內由O變S, 然後一個月後再變O.

其實我不知道自己在看什麼.

更討厭的, 是 "in a relationship" 中的 "a" 字.
就好像 "I have bought a car",  既然可以 "buy a car", 就感覺可以 "buy two cars/ three cars".

也沒有辨法, 就連花花世界花家姐中也有三角戀, 最公認為好好先生的 Ryan Giggs, Tiger Woods 也有婚改情,
也許 "in a relationship", 無論文法上, 或是文化上, 也是最準確的表達.

其實我不知道自己在看什麼.

2011年7月27日星期三

影後感: The Taking of Pelham 123

The Taking of Pelham 123 (2009)

故事說一個前華爾街人 Ryler 因為 investment fraud 而入獄,
雖然他自首只應判處三年刑期, 但最後卻坐了十年.

出獄後他和獄中認識的犯人串謀騎劫列車 Pelham 123,
脅持十餘人質及要求一百萬元.
在和列車控制中心談判時, 接聽電話的是因涉嫌貪污而被降識待查的 Garber,
兩個人在接下來的談判中, 過了驚險及不平凡的一天.

---

到了最後, 計劃已成功的 Ryler 被 Garber 阻止, 他要求 Garber 在十秒內殺死他, 否則他便會殺了 Garber. 在最後兩秒, Ryler 拔槍, Garber 把他槍殺.
Ryler 倒下, 只留下一句 "Garber, you are really my god damn hero."

毫無疑問, 人生是無奈的, 是不公平的. 很多東西, 看似可以選擇, 其實不然.

就像 Garber 為了兩個子女大學的學費和房貸, 收受賄賂去選擇一間他本來也會推薦的列車製造商, 其實他真的有選擇嗎?
要是是你, 你會願意放棄房子, 放棄家人, 和放棄自己辛苦建立的美好生活嗎?

至於 Ryler, 成功走進 Wall Street. 犯錯認罪, 打算三年後捲土重來, 卻最後在囚房中渡過了十年. 難道你又認為他可以重頭再來?

我認為, 這是最好的結局. 說 "We all owe god a death" 的人, 在人生的最後一刻找到一個知己, 及被這個他認為 "super heroic" 的人把自己痛痛快快地帶離這個無奈的世界. 可以自己選擇死亡, 也許, Ryler 比我們每一個人都自由.

The Less You Own, The More Freedom You Have.

其實擁有得多, 未必真的那麼好.

---

享受睇戲, 除了恐怖/ 色情外, 咩電影都會睇.
認為應該欣賞每一套好的, 不好的電影, 並從中思考人生..
就像是享受人生的人, 會好好渡過好的, 不好的每一天, 及從中得到智慧.

2011年7月3日星期日

媽媽大概是香港最後一個不認識 iPhone 的人,
難怪, 她生活如此幸福快樂.

2011年7月2日星期六

生日快樂

西鐵上,手機顯示七月一日十二時十五分.想起朋友今天生日了,也再沒有想起什麼.
其實也不奇怪,有些架構,有些制度,成立了,解散了,忘記了.

健在的,逝去的.生日快樂.

2011年6月29日星期三

最好的, 就這樣消失了.


"要是重回舊地, 你們還會在這嗎?"


你想不, 你也想我不. 


更上一層, 最好的, 就這樣消失了.

2011年6月26日星期日

假設

一年前看到朋友在facebook支持香港申亞.
我當時不認同, 這樣多資源要是用來興建運動場, 支持本地足藍和其他運動發展, 不是更好?
對我來說, 要是體育發展沒有長遠規劃, 我很難支持.

他回應, 說著這個政府不太可能作出長遠規劃.
更何況亞運帶來新場館, 經濟收益, 又提升人民士氣, 他想, 申辨是絕對值得的.

我那時想, 兩方面的好處和壞處, 其實都不可能計算.
我有一種感覺, 就是我們再討論一輩子, 我們大概也得不出結論.


現在再想, 會有那種感覺, 原因在於我們沒有討論正確的問題.
其實該討論的是: 政府會否(這包括有沒有能力, 和有沒有意願)作出長遠規劃?

事實上, 那些資金太大, 有更好用途; 和另一方面的亞運好處, 其實一點也不重要, 那只是支持自己立場的理據.

立場不同的原因, 是對政府會否作出長遠規劃有不同的想法.
要是我認為可能, 我希望先規劃, 再申亞.
要是你認為不, 你希望有亞運, 然後再作打算.

要是那天我們討論了正確的問題, 最大的改變也許是我會更早發現政府的無能.
如果今天再問我是否申亞, 假設我們會做得正常地好, 我會支持.

也因此, 在思考政府派發六千時, 在政府沒有能力用錢為市民謀幸福的假設下, 我支持派錢.

大概就是這樣, 科學人常會常常談到假設, 因為他們知道假設就如每一個推論步驟一樣重要.
在我看來, 有些時候我們犯錯, 其實是因為那常被人忽略的假設做錯了.

也許這也是為何會有人說 Think Out Of The Box.
Box 大概是我們的假設, 假設錯了, Box 內當然找不到答案; 而如果放棄某些假設, 你會看到更多更多.

2011年6月19日星期日

我的爸爸

二十歲了,還是一事無成,連自己想點、將會做些什麼也不知道。

有一個人,出生在東莞一個窮困的農民家庭。

在為家中七兄弟姊妹中的大仔,佢希望可以憑自己的雙手改善家人的生活。

所以,二十歲的佢離開家庭,隻身由東莞來到香港。

在遠親的照顧下,佢努力讀書,成為左一個水電工程師。

佢建立了自己的家庭,為家庭繼續過著簡樸的生活。他正職以外是承接其他水電工程的兼職,其他時間是訓教、再有空才會釣魚和游水。

佢大概係香港消費最小的人,搵錢對佢來說,大概只係為左自己的仔女,同在東莞的家人。

也許就是因為這個勤勞的爸爸,佢的仔才會在某一日發現,自己應該努力讀書,對自己和家庭負責任。

佢最開心的一天,是大仔大學放榜的一天。


那時我更加明白,雖然我現在還是有點一事無成,但我還是可以做一點事,令爸爸幸福。

這就是我的爸爸,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2011年5月30日星期一

不變,萬變。

媽媽近來很喜歡林峰,其實我不喜歡他,寧願欣賞王祖藍。明明王祖藍更有實力,為什麼紅的不是他?

想起小時候媽媽喜歡黎明,現在睇番當日的頒獎典禮,其實黎明當時也不是太實力派,但樣子還可以,大概就是這樣便受無線器重吧?

大概事情總是有規律的不斷轉變,黎明後有林峰,Nokia 後有 Apple, 開心樂園後有冒險樂園。
但也有些轉變看似是沒有規律的,元朗有Starbucks, 洪水橋有中原。但那大概只是觀察時間太短。長遠來說,歷史會重複。否則,為何要讀歷史?

人會出生,會死亡。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也許想通了的人,會發現很多事情不值得喜怒哀樂。

生有時,死有時。很多東西在變化,人還是活得很好。Everything is fine, it only takes some getting used to.

二零一一年五月二十九日 元朗廣場 Starbucks

2011年4月24日星期日

我的快樂時代

"愈低能,愈快樂"
一位博士級名師在物理實驗室說道。和其他老師的名句一樣,我把它牢牢地記住了。

由天水圍的中學走到薄扶林的大學,最令我驚訝的是同學的能力。有些很有leadership, 有些語言能力很好,有些很聰明,有些很sociable, 有些很能幹,有些很有錢...真的很有錢。

我又發現,原來在我睇 Keroro, 打 Winning, 玩 Restaurant City, 放學後去食冷面食雪糕食雞蛋仔的時候;人地可以修改緊自己學生會的憲章,舉辦好成功的學校周年記念日,在小息午膳放學開大大小小的student society committee meeting.

我會想起中五時姨姨姨丈叫我考慮恆商,擴闊自己的眼界,而我放榜後還是想也不想就留在原校,然後和朋友去食飯逛街打牌。

要是離開了羅桂祥會怎樣?有兩件事是肯定的,一,是沒有了讀高考 Physics 和 Chemistry 的美好時光;二,是提早告別低能,提早告別快樂。

啊,誰說那些改憲章,辦活動的人不比我快樂?其實我不知道,但我認為快樂是很簡單的

和艷姐玩飛行棋,俾佢話"蠢過隻豬" (其實俾艷姐話的是Jenny)
欣賞陳副校的幽默,陳副校的見識及識見
欣賞保雲的elegance, 聽 A Man Without Love,賞識 "愛我,愛我的狗*"
被曾Sir 催眠前暢飲咖啡,然後苦苦地聊天提神
聽權哥的Physics,權哥的串嘴,權哥的經典笑話
做完Bio Lab Report,停下來看天水圍的醉人夜境,然後坐輕鐵回家

我尚未明白成功帶來的快樂是怎樣的,也因此無從比較。但我相信<愈低能,愈快樂>是對的。大概就是那樣的無知,才會看到那樣的世界。

"The Only Easy Day Was Yesterday."

你今天愉快嗎?
我很好,因為我還記得我的快樂時代,那樣的低能,那樣的快樂。

2011年3月26日星期六

家我快回來了

家我(快)回來了。

 爸,回來的時候我要向你表演我的泳術:我一個星期游五六次水,到現在還未勞動過救身員先生,下次同你游水,你該可以省一點氣力。


媽,雖然你煮飯冇公公的好食,但我煮飯也沒有你的好食。要是在這裡應用 regression, 恭喜你,這證明了你煮飯的功力還是 above average,而我比你更接近average, 似乎還有點overshoot.


公,你的曼聯還是和你一樣強壯,我的阿仙奴繼續讓我睇到吐血。但我還是會支持阿仙奴的,你現在看球該不用錢了吧,希望你看得開心,曼聯捧杯我還是會很高興的。


婆,你常常擔心我唔夠野食,現在你肯定不用擔心了,我現在每餐也有太多野食。但沒有如你所願,我沒有變肥,但肯定是健康了,你可以放心。


妹,這一刻,香港時間七時三十七分,還有不夠一小時高考學生便要考佢地的第一科。明年今日就是你的大日子,把握時間吧,不要把你的潛能浪費,我從來也看好你會懂事的。


還有五十天就回家的孫子、兒生、哥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