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日星期六

【轉貼】語言心理學 - 陶傑

2011年06月23日 - 蘋果

特區政府的民望,與詞彙語言的公眾心理學掛了鈎,彭定康時代,香港政府不會泛稱為「彭班子」,跑江湖賣藝唱戲的,才叫班子。在語言意識裏自廢權威,曾班子、董班子的亂叫,自貶了身價。

香港從前,也只有「香港人」、「香港市民」、「香港公民」的說法。最近一位京官訪港,冒出了「香港老百姓」這一個新名詞。

什麼叫老百姓?中國的帝皇朝代,沒有自由意志的蟻民,就是俗稱的「老百姓」,老百姓的同義詞很多:庶民、黚首、黎民,諸葛亮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茍全性命於亂世」,意思就是:我本來只是一個在戰亂中苟活的小老百姓。老百姓會下跪哀告,會攔官告狀,老百姓沒有投票選舉的現代公民意識。當「七百萬香港市民」,不知不覺間變成「七百萬香港老百姓」時,不必爭什麼普選了,肚子吃得飽就足夠。做老百姓?你做好了。

這是語言的意識型態學。香港人輕視文科,特府官僚的中英文都馬虎,以為詞彙語言,跟法國名牌和電視劇一樣,只是流行消費品。當中國大陸民間都想學香港的法治,香港人卻極力模仿大陸的語言詞彙,除了政府自貶「班子」,拆除僭建,也叫做「理順」,下一步,很快就採用簡體,這也好,當中港語文一體化之後,中港的物質和精神一體化,大陸人就會發覺,在香港買房地產,與深圳一樣,熱資就不會湧來,那時特區的房地產,自然會「理順」,市場「一籃子」價格平均,無論哪一個特首「上馬」,都會「和諧」。

中國的詞彙也很生動,適合自己的國情。他們是老百姓,有自己的思維方式。香港房地產問題,不牛B地狠抓一把,眼看是不行了。但一抓就死,小抓則越抓越癢,不知他何時會理順這樣那樣的矛盾?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