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9日星期三

最好的, 就這樣消失了.


"要是重回舊地, 你們還會在這嗎?"


你想不, 你也想我不. 


更上一層, 最好的, 就這樣消失了.

2011年6月26日星期日

假設

一年前看到朋友在facebook支持香港申亞.
我當時不認同, 這樣多資源要是用來興建運動場, 支持本地足藍和其他運動發展, 不是更好?
對我來說, 要是體育發展沒有長遠規劃, 我很難支持.

他回應, 說著這個政府不太可能作出長遠規劃.
更何況亞運帶來新場館, 經濟收益, 又提升人民士氣, 他想, 申辨是絕對值得的.

我那時想, 兩方面的好處和壞處, 其實都不可能計算.
我有一種感覺, 就是我們再討論一輩子, 我們大概也得不出結論.


現在再想, 會有那種感覺, 原因在於我們沒有討論正確的問題.
其實該討論的是: 政府會否(這包括有沒有能力, 和有沒有意願)作出長遠規劃?

事實上, 那些資金太大, 有更好用途; 和另一方面的亞運好處, 其實一點也不重要, 那只是支持自己立場的理據.

立場不同的原因, 是對政府會否作出長遠規劃有不同的想法.
要是我認為可能, 我希望先規劃, 再申亞.
要是你認為不, 你希望有亞運, 然後再作打算.

要是那天我們討論了正確的問題, 最大的改變也許是我會更早發現政府的無能.
如果今天再問我是否申亞, 假設我們會做得正常地好, 我會支持.

也因此, 在思考政府派發六千時, 在政府沒有能力用錢為市民謀幸福的假設下, 我支持派錢.

大概就是這樣, 科學人常會常常談到假設, 因為他們知道假設就如每一個推論步驟一樣重要.
在我看來, 有些時候我們犯錯, 其實是因為那常被人忽略的假設做錯了.

也許這也是為何會有人說 Think Out Of The Box.
Box 大概是我們的假設, 假設錯了, Box 內當然找不到答案; 而如果放棄某些假設, 你會看到更多更多.

2011年6月19日星期日

我的爸爸

二十歲了,還是一事無成,連自己想點、將會做些什麼也不知道。

有一個人,出生在東莞一個窮困的農民家庭。

在為家中七兄弟姊妹中的大仔,佢希望可以憑自己的雙手改善家人的生活。

所以,二十歲的佢離開家庭,隻身由東莞來到香港。

在遠親的照顧下,佢努力讀書,成為左一個水電工程師。

佢建立了自己的家庭,為家庭繼續過著簡樸的生活。他正職以外是承接其他水電工程的兼職,其他時間是訓教、再有空才會釣魚和游水。

佢大概係香港消費最小的人,搵錢對佢來說,大概只係為左自己的仔女,同在東莞的家人。

也許就是因為這個勤勞的爸爸,佢的仔才會在某一日發現,自己應該努力讀書,對自己和家庭負責任。

佢最開心的一天,是大仔大學放榜的一天。


那時我更加明白,雖然我現在還是有點一事無成,但我還是可以做一點事,令爸爸幸福。

這就是我的爸爸,世界上最好的爸爸。